(来源:平安证券官方账号)炒股配资门户配资
1、市场回顾
上周市场延续上行态势,多数行业收涨,其中电子、房地产、农林牧渔、传媒、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靠前,综合、银行、石油石化、医药生物、社会服务等行业表现落后。
2、重点行业跟踪
电子:半导体设备营收高增,AI定制芯片快速扩容
汽车:8月新能源渗透率新高,重卡销量增速强劲
医药:创新药出海大势所趋,行业景气上行
美容护理:中报分化明显,头部国货品牌表现亮眼
电子
上周申万一级电子指数上涨6.1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38%,电子行业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申万电子二级行业中涨幅靠前的是元件和其他电子,分别上涨11.33%和8.06%。上周(9月5日到9月11日)融资资金流入电子117亿。
电子行业资金流向情况
半导体设备营收高增,AI定制芯片快速扩容
根据SEMI 数据,全球半导体设备25Q2 营收达330.7 亿美元,同比增长24%、环比增长3%,2025 年上半年收入超过650 亿美元。增长主要受益于前沿逻辑、先进HBM 相关DRAM 应用以及亚洲出货量增长的推动。中国大陆上半年收入达216.2 亿美元,贡献了全球半导体设备逾6 成的收入。预计国产设备厂商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市场芯片制造商产能投资及设备国产化率提升。
根据华尔街见闻,博通截至8月3 日的2025 财年第三财季实现营收159.5 亿美元,同比增长22%。其中,AI 半导体营收同比增长63%至52 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公司指引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长加快至将近24%,其中,预计 AI 半导体营收增至62 亿美元,同比增长66%,同环比增速超过三季度。公司上调2026财年AI 收入前景,预计2026 年的增速将比前期预期增长率更高。随着OpenAI 和其他大型云厂商增加XPU 芯片购买,ASIC 在AI 芯片市场占比或逐步提高,国产定制芯片有望持续受益。
过去一年里全球各大厂商在AI 赋能、产品形态、用户体验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重磅新品不断发布。近期外部贸易环境变动对国内电子产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建议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产业链、AI 端侧产业链、国产算力产业链等领域优质公司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库存去化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海外贸易摩擦加剧。
汽车
上周申万一级汽车指数上涨1.74%,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38%,汽车行业指数表现跑赢沪深300指数。申万汽车二级行业中表现靠前的是汽车服务和汽车零部件,分别上涨4.14%和3.42%。上周(9月5日到9月11日)融资资金流入汽车13亿。
汽车行业资金流向情况
8月新能源渗透率新高,重卡销量增速强劲
乘联会发布数据,8 月乘用车零售195.2万辆,同比增长3%,环比增长7%;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469.8 万辆,同比增长9%。8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7.9 万辆,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9%,全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55.3%;今年以来累计零售753.5 万辆,同比增长25%。
据第一商用车网数据,8 月重卡批发销量约8.7 万辆,同比增长约39%,今年以来累计销量约71.1 万辆,同比增长约14%。第一商用车网预计8 月新能源重卡终端销量超过1.6 万辆,同比增长超1.6 倍,8 月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超过27%。新能源重卡有望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9 月5 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会召开,大会以“集群聚力,产业向新”为主题,洞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沿技术走向,着力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交通运输等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集群高效协同与高质量发展。根据佐思汽车研究数据,2025 年上半年乘用车标配L2 级以上功能的渗透率为22.5%,同比+9pct,高级别智驾渗透率持续提升。随着车企新车型密集投放,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延续,预计汽车内需有望保持高景气态势。海内外龙头厂商持续在智驾方面取得突破,智能驾驶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行业整体加速转型电动智能的趋势下,转型领先的整车公司和在智能化、电动化赛道持续扩张的零部件公司有望显示其良好的成长性,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盈利回落;海外贸易壁垒增加。
医药
上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0.3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38%,医药生物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申万医药生物二级行业中表现靠前的是医药商业和医疗服务,上周分别上涨1.44%和0.51%。上周(9月5日到9月11日)融资资金流入医药生物16亿。
医药行业资金流向情况
创新药出海大势所趋,行业景气上行
随着国产创新药的竞争力和国际认可度不断提升,近几年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和数量持续增长。根据丁香园数据库信息,今年以来我国内地对欧美license-out总额达943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据医药魔方,2024年我国自研创新药品中进入临床FIC(研发进度排名第一)的有120个,全球占比超30%;2024年我国创新药占全球创新药首发的份额接近38%(2015年仅4%)。
由于国产创新药在新靶点、新技术、新疾病领域的布局逐步呈现领先趋势,引进中国创新药资产来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研发解决方案是很多跨国药企的优先选择。近期WCLC会议上百利天恒、华海药业等国内企业在大会上展示了相关产品的优异数据,再次验证了我国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全球竞争力。除了欧美市场,当前中国创新药企业也在积极布局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综合而言,国产创新药出海乃大势所趋,出海交易活跃态势有望延续。随着创新药品逐步兑现业绩,叠加出海前景向好,我国创新药中长期景气上行态势有望延续。
受益于创新药研发管线持续扩张和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企稳回暖,叠加政策端利好,CXO板块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优质龙头公司业绩有望不断改善。对于整个医药行业而言,随着宏观政策逐步发力,医药行业支付端和需求端均有望逐步改善,医药行业基本面有望逐步改善。建议逢低关注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AI医疗以及偏内需消费方向的优质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需求不及预期;新药研发风险等。
美容护理
上周申万一级美容护理指数上涨0.85%,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1.38%,美容护理行业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申万美容护理二级行业中表现较好的细分行业是医疗美容,上周上涨2.16%。上周(9月5日到9月11日)融资资金流出美容护理1亿。
美容护理行业资金流向情况
中报分化明显,头部国货品牌表现亮眼
2025年上半年,国内美妆行业在消费复苏与结构性调整中分化加剧,其中头部国货美妆企业中报业绩显示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比如,毛戈平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9亿元,同比增长31.3%;实现归母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36.1%。报告期内公司彩妆销售收入为14.22亿元,同比增长31.08%,占比为55%;护肤品业务收入为10.87亿元,同比增长33.4%,占比为42%。公司彩妆与护肤品业务实现双线增长,复购率提升至26.8%。珀莱雅、上美股份等公司中报业绩均有亮眼表现。
头部国货美妆集团具备强大的产品力、渠道效率及品牌势能,其竞争优势主要包括:通过研发驱动重磅新品成功接棒,推动客单价与复购率提升;线上渠道精细化运营,通过抖音等电商渠道贡献业绩核心增量;出海业务逐步进入收获期,成为业绩新增长曲线。从2023年开始,国货品牌连续两年市场份额超过外资品牌,成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主导。往后看,受益于促消费政策、国货品牌竞争力提升、电商促销与直播红利等积极因素,预计国产化妆品品牌市场份额有望逐步上升。
对于医美板块,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推动医美板块表现的重要因素,看好医药械公司向日常化、平价化、细分化产品发力。当前我国胶原蛋白市场增长强劲,其中胶原蛋白原料端和零售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壁垒高,头部企业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医美板块产品线不断丰富,叠加行业渗透率和轻医美化率提升,行业市场规模仍有扩张空间。
往后看,随着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和美容护理行业终端消费复苏,行业景气度有望不断改善。截至2025年9月12日,美容护理指数的市盈率为43.76倍,处于近十年65.39%分位。建议逢低关注行业内优质龙头公司。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消费复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本文作者:易佳平 平安证券经纪业务事业部行业分析师
投顾登记编号:S1060620040005炒股配资门户配资
万宝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